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2025年长春航展最靓的仔,不是什么隐身战机,也不是什么空中“三剑客”,而是一个本该在功德林里养老喝茶的“老头乐”。
当那架土得掉渣的歼-6被推出来的时候,我旁边一哥们手里的烤肠都惊掉了。
全场最贵的相机,对着全场最老的飞机,咔嚓声响得跟过年放鞭炮似的,这画面,魔幻得就跟做梦一样。
歼-20和歼-10C估计心里挺憋屈,辛辛苦苦排练了半年,结果风头全被一个退役十几年的“六爷”给抢了。
这感觉就好像,你请了全球顶级流量明星开演唱会,结果观众全跑去看门口老大爷打太极拳了,你说气不气人。
其实这事儿吧,早就有风声了。
得把时间倒回2013年,那会儿加拿大有个叫《汉和防务评论》的,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,拿着几张模糊不清的卫星图,指着咱们东南沿海机场上那一片灰点点大呼小叫,说咱把报废的歼-6改成无人机了。
当时这事儿在军迷圈里炸开了锅,网上吵得那叫一个热闹,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。
一波人觉得,这是勤俭持家过日子,把压箱底的旧衣服改成小短裤,物尽其用,简直是基建狂魔的天赋技能。
另一波人呢,鼻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,觉得这玩意儿就是工业垃圾,二代机的身板,飞得还没高铁快,上去不就是给人当靶子刷战绩的?
咱官方那时候就突出一个高深莫测,任你外面风吹雨打,我自岿然不动。
既不说有,也不说没有。
现在倒好,直接把实物拉出来给你看,还附赠一本说明书。
这操作,简直就是把当年的谜底和谜面一起甩在所有人脸上。
最让人后背发凉的,不是这飞机本身,而是旁边展板上那一行小字:“该型无人机于1995年首飞成功”。
哥们儿,1995年!
那会儿我还在为了一盘游戏卡带跟我妈斗智斗勇,人家就已经在琢磨着怎么把几千架退役飞机变成“特种快递”,专门用来解决某个叛逆小岛的问题了。
这个秘密,愣是捂了快三十年。
这已经不是武器层面的事了,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战略定力,一种“你尽管秀肌肉,我只管磨我的刀”的极致苟道。
再看这“魔改”的细节,简直不讲武德。
驾驶舱里能拆的全拆了,飞行员的座椅、仪表盘、氧气面罩,统统不要,换上了一颗“智能大脑”——自动驾驶仪和地形匹配导航系统。
这套系统才是精髓,能让这个几十岁的老家伙,像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似的,在几十米的超低空玩贴地狂飙。
这哪是老树开新花,这简直是老树成了精啊。
你闭上眼睛想一下那个场景。
一声令下,数百架歼-6无人机,像一群沉默的铁灰色蝗虫,贴着海面,无声无息地扑过去。
对面的雷达屏幕上,瞬间亮起一大片光点。
防空阵地的指挥官头都大了:这玩意儿,打还是不打?
用一枚几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,去换一个快进炼钢炉的铁疙瘩,打下来都觉得心脏疼。
可要是不打,天知道它肚子里塞的是炸药,还是翼下挂着两枚250公斤的航弹。
这就叫“阳谋”。
它逼着你去做一道必亏的选择题,让你在“血亏”和“亏到姥姥家”之间二选一。
它甚至都不用真的扔炸弹,光是飞过去转一圈,就能把你最精锐的防空火力点的弹药给骗光,为主力部队的登场,扫开一条血路。
当然了,你要说它完美无瑕,那也是胡扯。
它占机场,吃后勤,起飞前准备半天,还不能像现在的小无人机一样搞什么蜂群战术。
但在它绝对的数量优势和几乎为零的成本面前,这些缺点,好像也就算不上什么缺点了。
它就像一个满身伤疤、一声不吭的老兵,用自己最后的价值,去消耗敌人的锐气,为年轻人冲锋陷阵,铺平道路。
从当年仿制米格-19的青涩学徒,到如今让整个世界都得重新审视的“无人机魔改大师”,歼-6这一辈子的起起落落,就是咱们这个国家一路走来的一个缩影。
手里牌不好的时候,就想方设法把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。
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实用主义和不按套路出牌的智慧,比任何一款先进武器,都更让人敬畏。
所以啊,传奇从来就没落幕。
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“六爷”,只是脱下了飞行夹克,换上了一身更狠的行头。
它依然沉默,但沉默的背后,是随时可以掀翻牌桌的决绝。
股票配资博客,配资行情最新消,上海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